CQ9电子公司是领先的智能家居服务商+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技术与研发实力过硬背靠母公司在智能家居市场中占得发展先机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5-30
 萤石网络脱胎于2013年海康威视成立的互联网业务中心,2015年正式开启公司化运营。公司构建了“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的双主业格局,致力于成为可信赖的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  公司主打“1+4+N”的产品和业务体系,其中1代表云平台服务,4代表智能家居摄像机等四大类智能家居核心产品,N代表IoT开放生态业务,当前公司“硬件用户购买服务,服务赋能行业用户,行业用户汇聚生态,生态吸引

  萤石网络脱胎于2013年海康威视成立的互联网业务中心,2015年正式开启公司化运营。公司构建了“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的双主业格局,致力于成为可信赖的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

  公司主打“1+4+N”的产品和业务体系,其中1代表云平台服务,4代表智能家居摄像机等四大类智能家居核心产品,N代表IoT开放生态业务,当前公司“硬件用户购买服务,服务赋能行业用户,行业用户汇聚生态,生态吸引硬件用户”的“业务正循环”正逐步跑通。

  云平台服务方面,公司打造了萤石云视频APP以及萤石开放平台,截至2022H1,在C端,萤石的智能家居产品均直接接入萤石物联云平台,萤石云视频APP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超过170万名,稳定付费的用户超过70%,在B端,萤石的行业客户数量接近24万名,其中年度付费行业客户数量超过1.2万名,稳定付费客户约70%。

  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以独立产品为中心的智能家居单品阶段,具备初步互联互通功能的智能互联阶段,全屋智能系统阶段,以及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智能服务阶段。

  进入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智能服务阶段,音视频&图片或为最重要的数据种类之一。具体到家用场景看,智能视觉系统不仅包括终端,还包括背后的物联网云平台。

  与传统的安防监控系统相比,家用智能视觉系统面向普通消费者,极大提升了易用性,降低了使用成本。以智能摄像头为代表的家用智能视觉市场能够蓬勃发展,既离不开持续的针对性硬件升级,又离不开云平台和智能算法的快速进步。

  在供给推动下,以家居安防为代表的智能视觉需求方兴未艾,Statista数据表明,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实现1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市场规模或超过470亿美元。

  中国智能视觉家庭应用场景十分广泛,根据艾瑞数据,到2025年中国家用智能视觉仅硬件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858亿元。除了硬件设备CQ9电子之外,智能视觉系统云平台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智慧生活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数为11亿台,预计到2025年设备连接数有望达到26亿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7亿元。

  IDC数据显示,若仅仅考虑中国的智能摄像头零售市场,2021年萤石出货量份额为26.2%,略高于小米的24.1%,然而,萤石真实的市场地位或更为突出,主要是由于:1)萤石的渠道较为多元,以2022H1为例,公司境内智能家居产品线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为有限,更多是通过线下经销渠道进行销售,此外萤石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硬件收入来自海外;2)萤石智能摄像头售价高于市场,洛图数据显示2022年摄像头的线上公开零售市场(不含内容电商)均价为229元,萤石始终有一定溢价,大约在20%左右,因此销量份额相近基础上,萤石销额份额领先优势更为明显。

  直接对比友商的收入与销量,或许更能证明萤石的市场领先地位,2021年萤石网络总收入中有29.39亿元(占69%)来自智能摄像头,全年销量接近1800万台;以2020年艾瑞咨询的市场规模为基数,假设公司内销销量占比为70%,预计萤石2020年销量内销份额为22%。

  因此,综合第三方数据与公司公告来看,萤石网络不论从销量还是销额,在智能摄像头市场都毫无疑问处于领先地位,在其他智能硬件市场,公司也处于稳步增长的通道中,仍有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的空间。

  萤石的市场地位一方面是来自于其技术与研发实力支撑起的优秀产品性能,萤石以视觉交互为特色,以云平台的中台能力作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智能家居行业技术体系,涵盖了云平台构建技术、视音频AI算法技术、产品智能化技术三大领域。

  公司同时投入软硬件研发,研发强度高于可比公司。综合硬件与算法层面看,萤石技术与研发实力雄厚,产品性能在行业内较为领先。长期来看,萤石有望凭借视觉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坚实的产品研发能力在智能门锁与服务机器人领域推陈出新,延续增长。

  萤石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母公司海康威视在渠道与用户资源上的扶持。此外,萤石扮演着海康SaaS服务上游供应商,即PaaS层服务商的角色,因此海康在用户资源上对萤石也有所扶持。

  长江证券预计公司2023、2024年业绩为5.31、7.47亿元,对应估值53.07、37.74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大幅加剧的风险;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关联交易不公允的风险;盈利预测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