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智能家居何去何从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6-01
 此文于2018年首发于个人的微信公众号:iSmartOS,经历两三年了,此文仍适用。  智能家居作为未来十年家庭生活消费最重要的产品经济,上有政策加持,下有市场需求,让人们普遍认为智能家居是一个万亿级蓝海市场。众多企业和团队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资本不断烧钱,尝试各种办法,智能家居这冰山却没能被劈开,众多急先锋再沉苦海。至2020年,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开辟智能事业,各房企旗下的科技公司也整合智能家

  此文于2018年首发于个人的微信公众号:iSmartOS,经历两三年了,此文仍适用。

  智能家居作为未来十年家庭生活消费最重要的产品经济,上有政策加持,下有市场需求,让人们普遍认为智能家居是一个万亿级蓝海市场。众多企业和团队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资本不断烧钱,尝试各种办法,智能家居这冰山却没能被劈开,众多急先锋再沉苦海。至2020年,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开辟智能事业,各房企旗下的科技公司也整合智能家居、智能单品、智慧社区,助力新基建的发展!

  那一年,是1983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基西米的人们,纷纷驻足观看像塑料充气球一样的建筑。而他们不知道,这栋架构独特的建筑,其内部环境照明系统、房屋安全系统等内部设施均由计算机控制,这种以电脑与自动化技术为设计主体建筑的方式却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开端。

  能家居行业于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已历十余年发展,于2014年站在整个实体经济的风口上。自谷歌收购Nest后,智能家居行业终被各行各业人士炒热,市场热度席卷至全国,家电企业、消费电子、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等公司企业介入智能家居,或自研智能硬件,或布局生态平台,或完善产业链,跨界合作俨然成为主流。2014年开始,持续三年是智能家居行业的高速发展期,上游供应链、下游出货渠道也逐步完善,然而到2018年,市场体量迟迟未成规模,渠道市场却是哀鸿遍野,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健康市场。根据市场的反馈,明显感觉到智能家居行业的野蛮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了,需要更多的是循序渐进。

  业内人士普遍对行业的发展是充满期待,就目前的产品及功能体验来说,已经是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各家智能家居系统达到日常使用所要求的稳定性。但是,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接受度及产品交互体验度却表现得平淡无奇。似乎无法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行业人士吹得天花乱坠,却少见满足用户的需求点。在智能家居系统中,非刚需功能产生的产品溢价高,消费者也不愿意为此买单。

  随着物联网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智能家居作为重点应用频繁出现在中央和地方政策当中。继201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17年初智能家居又由原9大升级为6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政策层面推动智能家居应用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智能家居领域的标准体系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物联网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或许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智能家居是未来的风口趋势,是人们家居生活配套的发展方向,可,到底是该谁来推动行业的发展?还是等?等,是等不到这个时代的到来。就现在智能家居行业的产品,纵观上下游,不论无线系统、有线系统的厂家、供应商,做得还是不够,功能不够丰富、用户体验度不够好、性价比不够高…或许提高产品体验、完善产业体系,是行业普及的重要因素。

  在智能家居配套产品中,作为进入家庭的第一道物理屏障的产品:智能锁、智能猫眼。在终端市场上,二者却是要弯道超车,C位出道了。观其所以,其一是人们对智能锁、智能猫眼认知消费观念增强,并是高频使用的产品;其二智能锁、智能猫眼上下游链条成熟,功能和系统已较为稳定;其三智能锁、智能猫眼硬件成本下降,用户试错成本降低。

  智能家居的生态产业链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家电、智能安防、环境监测、家庭影院、语音控制、生物识别等,以及各种新奇特智能硬件;在体系庞杂、产业交织的智能家居面前,谁能成为领导者?目前没有排名和区分,还处于“春秋战国时期”。

  不同公司企业进入智能家居行业,在智能家居行业中,或许是重新研发智能硬件,或者是布局生态平台,或者是投资产业链企业,方式多种多样,可按企业属性将其进行分类,大体把分为两类厂家、两类平台:

  硬件厂家,中小型企业,单一的业务线,普遍是以智能家居产品及系统为主,而他们的系统绝大部分是采用私有协议,不可兼容其他厂家。

  实业厂家,中大型企业,丰富的业务线,普遍是新增事业部或者子公司进行操作,前期是采用一部分硬件公司的产品,然后再按照自身规划自研产品。嗯,大部分也是私有协议,配套自家的产品系统。

  方案平台,大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以其智能化方案能力,协助需要智能硬件开发的个人公司企业进行产品智能化升级。为智能硬件厂家提供一站式物联网开发和运维服务。

  平台运营,中大型企业,主要是利用本身的平台能力做资源整合,把硬件系统厂家、智能单品厂家的产品做整合,平台内产品能通过云端相互配合,场景式控制,但平台间是无法想通。其中各家平台投入不同的力度,体现的效果也不同,由于工作原因,接触较多的是华为、中国移动、青岛海信、苏宁等平台,因总部相对看重,落地能力均是很强势。后续想要作为消费型人士进行分析的例子是小米和阿里。

  第一类的硬件厂家中,以南京物联、紫光物联、欧瑞博等企业为主,在整个行业中,渠道做得较为特色,他们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渠道商开发,主打智能家居硬件设备的销售。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演变,如大力开展TO B类的业务:与三大运营商的合作,提供智能化设备;与开发商合作,精装房项目智能化;与酒店、民宿、公寓合作,室内智能化。但是项目周期长,回款压力大,所以,各家都有其侧重点。

  按照目前的智能硬件厂家的平台架构能力,在终端用户的体验上,并不算优秀。所以,在中小项目上,按照本来的控制系统应用的,例如小场景的智能化、日常的智能化控制。但是对于中大型项目就比较麻烦了,例如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中,需要进行设备整合、数据整合、逻辑分析、行为预判、风险控制、能耗管理等等。再有通俗的一点就是,资金流也没法撑起这类大型项目(据了解,已有部分硬件公司被套在项目上了)。例子就不列举了,熟悉的这几家公司系统,没有再进行升级了,毕竟他们的智能硬件设计和制造,才是核心竞争力。(在后面篇章,会简单介绍他们产品的新鲜亮点。)

  第二类的实业厂家中,以海尔、海信、美的、小米等企业为代表,就是以云服务为平台基础,做生态链整合,整合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暖通到市场销售(传统实业厂家 主要是智能化自身产品)。以其庞大的线上线下渠道、优质的服务,做渠道零售或项目。

  智能家居的盈利在他们的生态上,可以说是贡献甚少,关键是在于整合自身生态系统,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先在市场占个位置)并且,在中大型项目中,自身的研发实力、众多硬件产品、配套系统服务,也能提供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类平台运营企业,以阿里、移动、苏宁等为代表,把他们再划分两类:偏向于运营能力、偏向于固有生态链。整体来说就是以固有生态链产品为基础,云数据服务整合,结合现有渠道市场进行销售推广。盈利模式?嗯,智能硬件在他们固有业务的盈利上,可以说是忽略不计,而且,为了布局平台市场,还会狂烧钱,简单来说就是跑马圈地,倾向于从宏观层面提出战略布局。并且他们除了整合第一类厂家,还会整合第二类厂家,还会寻找有新idea的创业型公司。

  第四类方案平台企业,以机智云、涂鸦为代表,主要是以其智能化方案能力,帮助各个公司企业进行产品智能化升级。涂鸦还精选了产品,power by tuya,转而成为新型集成厂家。

  在沿海地区,这个可以说是很不错的市场,制造业发达,上下游供应链完善,大中小型企业,谁也不甘心落后于其他公司。据了解,两个平台综合已经协助较多的不同行业的公司进行智能化升级。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制造型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也架不住量多(都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_^)。这类智能化产品会在国内销售,同时,会走向外贸市场,规模还不小(涂鸦在东南亚的市场规模增长大)。

  如果把整个智能家居市场进行划分,四类企业都是有交集,基本是代理加盟模式。

  专业硬件厂家通过销售硬件赚取差价实现盈利;技术供应商向硬件厂商销售技术和服务;平台利用用户流量和数据,通过2C的互联网服务或2B的数据服务进行变现。现阶段,专业的硬件厂家为了生存、实业类厂家为了整合产品和市场资源、平台运营的企业是为了布局市场、方案平台是帮助小型企业智能化。

  而另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兼容性,后续发展,应该会是一个大型的平台整个各个硬件厂家(目前整合较好的,并且抢占语音入口的是阿里)。

  智能家居被谈论也有好多年时间了,概念很热、产品很炫,发展到如今,更多平民化的智能家居设备源源不断登场。得益于多方力量共同教育智能家居市场,唤起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关注也越来越趋于冷静和理性,更加关注智能设备的实际使用体验。

  如果抛出这个问题:你觉得如今智能家居面临的大问题是什么?不知道你会怎么回答?

  这个让人迷茫的问题,见仁见智。正如前文所述,智能家居的系统变得更加稳定了,控制方式也多样化了,硬件产品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可消费者并不买账。而换一个角度分析,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费用也相对较高,动则成千上万,人们的试错成本高,大部分人不得不谨慎对待。回归到智能家居的本质上,能否塑造人们的家居生活方式?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想想问题:智能家居有什么用?智能家居怎么配套使用?

  智能家居作为高科技产品,本质是人和家庭家居的新连接方式,如何能让用户能有更优化的功能体验?这个问题是厂家企业需要考虑的,如能在交互方面再做优化,则可让简单的操作方式承载用户的生活需求。清晰的产品逻辑,它的目的就是让每一种交互都在合适的场景出现,提供真正自然、便捷的体验。

  交互体验不够智能。曾经,智能家居主推APP远程控制,接着推出本地联动控制,然后到语音控制,但这都是碎片化的体验。用户家里安装了各式各样的智能设备,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一对一的发出指令(不论是APP还是手动还是语音),这并不算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交互体验。我们用户使用智能家居系统,更加希望的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的交互。当然,目前行业已经初步有固定的场景控制(手动搭建复杂的控制场景),还不能根据用户习惯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把目前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式进行分解:APP控制,联动控制,语音控制等,具体参考《智能家居有什么用》。

  时至今日,APP远程控制功能,仍还作为很多厂家企业宣传亮点。但这是个鸡肋的功能,非但需求量低,还涉及远程控制的安全性。APP远程控制,与其说是一个控制方式,不如说是为了传递信息。不在家时,能及时查看到家中的警报提醒,实时了解家中动态。

  场景控制、联动功能,是相对较为实用的功能,也能体验智能化的一项。可以参考if语句:晚上,当我回家时,通过指纹验证打开智能门锁,家里的等会会自动亮起,净水器、空调、电视等电器将自动打开,客厅窗帘将联动打开,还原成你平时回家的状态,智能化系统就像一个贴心的保姆在伺候你。还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的确很不错呀!参考《智能别墅设计思路》《提高智能家居用户的体验度》

  CQ9电子

  只是,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家庭都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这就容易存在不合理的联动。例如,我提早回家在客厅看着电影,都把灯光和窗帘关闭了。其他人回来再打开一个回家模式?系统能不能做一个优先次序判断?根据场景的启动顺序、智能锁的开启情况、电器的使用状态、环境类的探测等等情况,进行优化,例如,这个时候判断家中已经有人了,系统只需打开玄关的照明灯,这样既不影响看电影的我,也不影响回来的家人。

  语音交互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进步,适合的家庭范围的交互场景。比如晚上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但不想起床关灯,用语音操控就非常方便了。可,当你长时间用着就能发现很多细节的问题,语音控制,可以理解成用手控制的,变成说话就能控制了。如果没有预定的设置,抱歉,你的语音命令并不起作用。智能音箱产品来说,虽然语音本身是一种我们熟悉和习惯的交互方式,但是现阶段并不是很完美的体验,还需要更多的改进,而不仅仅把别人的语音识别拿过来用而已。

  人工智能是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系统,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结合时下流行的语音音箱,在休闲时,让它播放着歌曲,当你不喜欢这类型歌曲时,语音指令让它播放下一首,但第二首相同类型的可能也不是你喜欢的;再让它播放下一首,估计也是同样是你不喜欢的类型,它很多时候是调用现有的列表歌曲,而不是想想为啥连续几首相同风格的歌曲你都要pass。网易云音乐比其他音乐平台受欢迎,很大一部分是其根据用户的爱好、播放歌曲记录等进行类似推送,以迎合用户的喜好,智能硬件也可以这样用的吧?而且,家中每个成员的风格喜好不一样,技术上也能通过音色(声纹)采集来辨别家庭成员。

  例如,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初期,很多企业都在宣传更多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手机定位设置,判断你是否在家里,当有人触发智能安防系统时,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向你提示报警。根据每天开关门的时间段,家中智能系统学习用户的生活习惯,当某天开门时间异常,APP即能向家人发出警报提醒。然而,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早期所宣传的功能(或许是我孤陋寡闻)。

  每当一个新概念出来后,就会有不同的人来跟风,甚至还不没有摸清是啥东西时,就已经说自己的产品应用上了。对于没有了解研究的人,容易被忽悠,但,如果有人了解过,就特尴尬了。

  在不确定的方向,能把现有的优化吗?唠叨唠叨目前智能家居行业情况。目前整个行业还是比较浮夸,同质化严重,硬件厂家还在卖地圈钱,大型公司的产品和平台还没有新的突破…

  嗯,通俗的说,目前行业的情况依然如冰山,行情不温不火,市场规模潜力却还是可观的,产品的系统已趋向于稳定,功能同质化严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目前行业的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只有极少数的公司产品价格是上涨的(电子产品还买涨不买跌?)。如果你看中这个行业,是可以提前进来铺路拿渠道。如果你想要找一个厂家合作,尽量找个有服务能力得公司吧,不然,出现问题你都不知道怎么解决。如果你想要自己家里安装,还是不要选择太便宜的,虽然功能差不多,但你是长期使用的呀,出点小问题,服务跟不上,后续软件系统不支持,用着也不舒心。

  2018年,不仅仅是智能家居行业难过,各行各业几乎都在洗牌,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五年小周期,十年大周期,智能家居行业已经是不错了,只是还能做得更好。

  1、智能猫眼,传统猫眼视野范围小,并且不安全。替换智能猫眼,可增加安全性,可通过显示屏或手机平板,便捷地查看门外情况,也可以远程查看。价格区间在六七百~一两千。

  2、智能门锁,传统门锁带钥匙不方便,防盗性能也不强。优质的智能锁在安全方面增加强度,替换智能门锁后,可通过指纹密码刷卡等方式,便捷地打开门。接入远程系统后,可接收开门警报提示、远程控制开门、临时密码发放。价格区间在1千~3千。在短短两三年,智能锁已迅速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一匹黑马,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并且,智能锁随着上下游供应链成熟,价格也随之下降,更新迭代的周期已经缩短至三到六个月。每月都有新视觉,跟紧用户审美潮流,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有互联网公司在18年下半年出了千元内的智能锁,尝鲜的可以了解一下)

  3、智能插座,智能插座可以实现定时开关、远程控制等功能,增加便捷性。价格区间在几十到几百不等。(吐槽 买天猫精灵赠送的BL智能插座在使用两个星期后坏了)

  上面产品,不难发现,智能单品在细节上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习惯,更多的是本地使用方式改变,而联网远程控制方式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方式。另一方面,智能单品的价格低,把大部分消费者的入门门槛降低,可以尝试低代价的试错方式。

  目前,智能家居的平台企业普遍有做一款超级网关(智能家居入口产品,例如智能音箱),整合第三方厂家的产品,给予用户更丰富的选择。典型的是阿里系统、涂鸦等平台,开放平台或协议,协助第三方企业智能化,利用自身软件平台或者核心产品,开拓用户智能化需求。优点:不限制品牌,产品设备丰富;缺点:良莠不齐。市场:价格为导向。

  而产品的功能集成,也有较经典的:南京物联的可视智能锁(猫眼+门铃+智能锁)、欧瑞博的MixPad(多协议网关+环境探测+场景控制+语音交互)、新和创与艾特的主机(显示屏+智能家居主机+楼宇对讲室内机)。简单总结就是:优秀的外观设计、丰富的功能集成、良好的客户需求。缺点:复杂、

  To B业务中,有酒店、民宿、长租公寓等租赁性质场所的智能化需求,而最基本的需求是:后台管理系统+智能锁,其他智能化升级的也有如灯光、窗帘、空调等配套设备。一般是通过打通酒店管理系统(PMS)、物联网管理系统(BMS)、符合用户习惯的智能客房控制方式,于运营方,可以加强了解运营情况,能知道每个功能项目的使用情况,实现综合监控和管理,降低人力成本,通过分析数据,助力于营销和品质改进;于客户,能带来更加智能贴心的入住体验。

  可惜,少有智能家居厂家能拥有高开放性的跨界产品和服务对接,少有模块化的系统部署。其中,较多厂家所宣称的功能和案例,都是没能达到其宣传点。云丁后来就慢慢把智能公寓这个市场给侵占了,而较多厂家还只是在PPT上呈现。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曾经语音控制方式热火了一段时间,引导了硬件厂家的基础搭配。现在语音控制智能化系统主要有的产品:声控机器人(公子小白)、声控音响(天猫精灵)、声控背景音乐(声必可背景音乐)。语音,更加贴近我们与人交流的方式,于智能硬件上,语音控制时能让产品高频地被唤醒使用,能高效地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可是交互如上文所述,还是会有较多细节上难迎合诸多客户的不同习惯,而语音技术的平台提供商:科大讯飞、思必驰、云知声等,没有相对应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硬件产品,需要深度优化的事,谁来做?

  如果以上都不适合,那怎么突出本身的竞争力?继续圈地卖钱?还是投资新产品?还是转型?就目前整个智能家居行业所了解的企业中(或许不是),几乎没有给智能硬件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的。

  就像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几乎没有曝光率,用户通常只会查看照明、家电等控制系统的设备。温湿度探测温度、光照传感器、PM2.5粉尘探测器等等传感器,给出一个普通人读不懂的数据,有啥用?顶多就是能联动开关家中暖通系统、新风系统。能否结合当地及常驻地的天气预报、环境指数等进行语音播报,增加穿衣防晒等等提示。或者推荐洁净家庭的方式,推荐智能产品,增加运营方式。空调地暖可以根据此时天气情况和室内温度自动调节,或者是基于场景跟门窗设备智能联动。多个系统能相互配合联动,而不是用户自身所设置的固定场景。通过一系列的升级,增加传感器的存在感,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体验度。

  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智能家居应该更多强调系统运营的能力、生态链的能力,把智能家居系统落到细致的地方,深度开发产品功能,整合并优化。如果只有硬件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软件体系完善起来,在产品的深度上进行发掘。不然,和代加工厂有何区别?